汕头练江流域综合整治见成效,重现一江两岸绿色生态
汕头料姐汕头料姐
2021/11/26 10:01:01阅读 18694
免责声明:平台用户发布的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,所引发的异议及纠纷,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。如涉侵权联系本站处理。

11月的汕头,轻风凉爽。走进练江边的大寮村,不少村民正坐在河岸边唠家常。一旁的大寮港,曾经污水横流、垃圾成堆,但如今这里的水质已达到地表水V类水质要求。水清岸绿、鱼翔浅底、白鹭翔集,向人们诉说着整治成效。

大寮港的蝶变,是汕头打好练江流域综合整治攻坚战的缩影。被喻为汕头“母亲河”的练江,因流域人口快速增长和经济粗放发展,遭受污染而积弊成疴,成为广东省污染最严重的河流之一。

2018年以来,汕头按照省委、省政府的工作部署,狠抓中央环保督察“回头看”反馈意见整改落实,在源头截污、减污和雨污分流上下功夫,坚持系统、科学、依法、精准治污。数据显示,2020年,练江实现从普遍性黑臭到国考断面消除劣V类、再提升至IV类的重大转折性变化,完成国家、省下达污染攻坚的指标任务。2021年1—9月,海门湾桥闸国考断面水质均达标,16条重要支流的水质均值达地表水V类标准。

微信图片_20211126100035.jpg


治理定心
雨污分流实现源头截污


“水不臭了,空气也好,晚上大家都喜欢出来散步。”说起练江这几年的变化,翁育文滔滔不绝。说话间,几只白色水鸟落在河边,“村里环境搞好了,现在是有名的‘网红村’,每到周末都很热闹。”

翁育文家住汕头市潮南区陇田镇东华村。这个位处练江中下游的村落,水系众多,最终汇入练江。此前较长一段时间,村内环境差,村里垃圾多,污水排入河里,导致河道发黑发臭。

“练江流域综合整治开始后,我们抓住这个契机,下决心治理乡村环境。”东华村“两委”干部说,该村率先做整村雨污分流,并对河流清淤、清漂,在治理达到一定程度后,继续种上绿植进行水生态修复。

如今,站在东华村委办公楼可看到,眼前的村容整洁、小桥流水,两岸绿植葱郁,不远处一片矮房倒映水中,颇有一番水乡韵味。而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,东华村不仅建起了花园、驿站、栈道、公厕等基础设施,打造乡村新风貌,还开始发展乡村旅游和生态农产品,夯实乡村振兴的基础。

无独有偶,汕头市潮阳区和平镇和舖社区的居民对居住环境变化也有深刻感受。2019年,在练江流域综合整治中,该社区被列为雨污分流建设的先行点。

“其实当时刚知道要新铺设排污管道时,内心是有一点抗拒的。”社区居民陈细斌的房屋有20多年历史,5年前重新装修,当听到要再次施工,难免有所顾虑。

面对群众的不理解,社区党员干部主动上门解释。和舖社区干部党员带头先行,按照先易后难的方法,走访到户开展群众工作,宣传源头截污雨污分流工程建设的意义,动之以情,晓之以理,确保施工过程无障碍。

由于社区内每家每户排污口的位置、数量、形式都不一样,社区因此采取了实施“一户一策”的方案,严控施工质量,实现源头截污。最终,在“沟通先行”“科学实施”“以时间倒逼计划”等多重行动下,仅仅一个月就基本完成了雨污分流项目建设任务。

据了解,从2019年10月起,汕头采用“一村一案,一户一策”模式,在练江流域514个自然村铺开雨污分流工程建设,将每家每户厕所、阳台、厨房的生活污水统一接入污水管道,从源头上彻底解决练江生活污水污染问题。


微信图片_20211126100040.jpg


转型决心
企业入园推动绿色发展


雨污分流解决了练江流域生活污水的源头截污,但面对污染性更强的工业排污,开展整治工作则需要更大的决心和魄力。

练江流经汕头市潮阳区和潮南区,这两个区是纺织服装产业重镇,一些印染企业违法排污,成为练江的重要污染源之一。为此,汕头下了一剂“猛药”:流域183家印染企业2019年1月1日起全部停产。

纺织服装产业是当地的支柱产业,停产不仅关乎环境整治,还可能影响经济发展。因此,汕头市加快潮阳、潮南印染园区建设,推动企业入园集中生产、集中治污。

为了让企业在停产至搬迁入园期间平稳过渡,汕头千方百计想办法:技术改造的给补助,助推企业转型升级;服务外包运输的也给补助,确保产业链不断裂;提供金融支持,解决企业入园建设资金难题。此外,在标准厂房建设和使用、职工就业帮扶等方面也推出了相应政策扶持。

成立于1992年的汕头市广信织染实业有限公司,是入驻潮南印染园区的102家投产企业之一。在企业的厂房内,新型染缸排列整齐,顶端蒸汽管、热水管等管道已与园区接驳,一台台机器轰鸣,工人正忙碌作业,现场一片火热。

“相比原来老厂的工艺和设备,现在更加环保、节能。”该企业负责人表示,自2020年4月进入园区试产后,公司淘汰旧机器,采购新设备,通过节能改造之后能耗下降50%,产值产能也大大提升。

据了解,潮南印染园区通过构建集纺织印染、供水、污水处理、再生水利用、热电联产、固废处理与资源化“六位一体”的循环经济产业链创新模式,实现了资源利用率最大化、污染排放最小化。

项目自投产以来,屡获肯定。2020年1月,潮南印染园区被国家发改委、生态环境部评为园区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园区,成为全国印染行业循环经济产业园的标杆;2021年1月,被省工信厅评为“广东省循环化改造试点园区”;2021年7月被中国印染行业协会评为中国纺织印染循环经济产业园示范基地。

数据显示,“十三五”期间,潮南、潮阳纺织印染环保综合处理中心共有176家企业入驻,125家企业投产。企业入园投产后实现“两降两提”,即用水降低40%、用电降幅超20%,生产效率提高25%、产能增加1倍以上。今年以来,工业总产值超48亿元。

改革恒心
兵团作战补齐基建短板


长期以来,流域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严重滞后,主干管、支次管网极为欠缺,成了练江整治的窘境。一组数字反映了这一事实:2018年,每天排入练江的污水60万吨,流域污水处理能力仅52.2万吨/日。

加快补齐基础设施短板,成了当务之急。

全省层面,广东推行“大兵团”作战,多部门、国企成治水“主力军”,推动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保质提速,一批批环保工程建设迅速铺开,将污水“锁在岸上”。

在汕头,练江治水攻坚高峰期,流域内一线施工人员达9000多人,管网施工每天平均推进约6公里。截至今年10月,练江流域共建成13座生活污水处理厂、2座工业污水处理厂、79座农村分散式一体化处理设施、8135公里配套管网、2座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及两座纺织印染园区,污水日处理能力达98.25万吨、垃圾日处理能力为4000吨。

为加快整治进度,汕头创立了驻点工作制度,当地领导对重污染支流驻点包干,人大代表、政协委员等沿岸逐村巡查,建起责任体系,推动整体发力。

“包干河长每月至少现场驻点一次,通过巡河、开座谈会、走访群众,督导重点任务和基础设施建设,协调解决难题。”汕头市练江办工作人员介绍,每条支流每天都有技术团队提供水质数据、整治进展,甚至精细到管网建设进度。

同时,汕头还推行项目集中审批、定期研判调度、扁平化协调,落实“一项目一领导、一项目一方案、一项目一专班、一月一考核、一季一通报”的“五个一”工作机制,把工程建设的任务“卡”到具体人、具体时间节点。

水清了、岸绿了、景美了,是如今练江流域居民最深切的感受。

在潮南区,沿着练江主要支流峡山大溪散步,阳光下溪面波光粼粼,几只姿态悠闲的白鹭,时而轻掠水面,时而悠游翻飞。岸边绿树成荫,沿线道路干净整洁,眼前所见犹如一幅惬意风光画。

在潮阳区,梅东村将原有的荒地打造成远近闻名的湿地公园。“我现在经常带孩子过来玩,环境好,人多也热闹。”村民郑先生说,村里很多人晚上来江边跳舞。

目前,练江治理坚持生态修复,并启动潮水溪潮阳城区段、金灶段、南山截流、峡山大溪4个碧道建设。根据2020年汕头印发实施《汕头市万里碧道建设总体规划(2020—2035年)》,练江流域规划建设碧道共276.9公里,包括城镇型碧道27.5公里、乡野型碧道193.5公里、自然生态型碧道55.9公里。


来源:南方+